乐文小说

乐文小说>唐厨阿蛮 > 七品啖味官(第1页)

七品啖味官(第1页)

《七品啖味官》

《七品啖味官》

圣旨到那日,长安正在下雨。

没有仙乐缭绕,没有祥云铺道,只有一个蓑衣老农模样的使者,踩着泥泞走进永恒厨房。他从怀中取出不是黄绢,而是一把沾着泥土的九穗禾。

“玉帝口谕。”老农的声音带着雨水的湿润,“阿蛮净味有功,封人间灶神,秩七品,号啖味官。赐九穗禾以育良种,五色土以载厚味,三昧火以传永灶。准永驻人间,不入仙班。”

厨房内外跪倒一片,唯有阿蛮仍在揉面。面团在她手中一起一伏,如呼吸般自然。

“代我谢过玉帝。”她捏下一小块面递给使者,“新麦蒸的馒头,尝尝。”

使者郑重接过,咀嚼时眼中泛起泪光:“三百年了。。。又尝到麦子本来的甜味。”

这便是天庭与人间最质朴的封神仪式。

地祠·石灶承愿

百姓欲为阿蛮立庙,她摇头拒之。众人便在终南山口寻得一处清泉,垒石为灶,采藤为帘,取名“味庐”。没有金身塑像,只设:一口陶灶——永不熄火;一个净瓶——每日换泉;一座味训碑——刻着“至味即本味”。

奇怪的是,凡在味庐前诚心祈愿的灶户,回家后火苗总特别旺;偷奸耍滑的,锅底会莫名发霉。人们说:“阿蛮娘娘尝着灰呢!”

神职·啖味巡灶

阿蛮的神职很特别:每日清晨尝百家灶头灰,通过灰烬辨火功、知用心;午间品市集食材,指尖一触便知是否违时;傍晚立街口闻万家炊烟,烟色不正必登门查看。

最妙的是调解“口味官司”:北人嫌南菜甜,南人怨北食咸。阿蛮取两地水米同灶蒸饭,饭成各奉一碗:“本是同根生,何分咸与甜?”二人尝后赧然——原来一样的米一样的水。

《七品啖味官》

神迹·箸间禅机

阿蛮的神迹从不惊天动地:小儿吃饭撒米,父母哄道:“阿蛮娘娘看着呢!”米粒立刻回碗;游子思乡情切,忽闻邻灶飘来故乡蒸糕味,循香而去竟是同乡;甚至两家争一块好姜,姜块自动裂成匀称两半。

有奸商以陈米充新,夜梦阿蛮坐于米堆上落泪,醒来米粒尽碎如沙;有媳妇故意煮烂婆母的牙,锅底突然现出“孝”字水印,羞得她连夜重熬。

归真·万家炊烟

阿蛮一百二十岁那年的腊八节,长安下了最大的雪。她走遍全城,尝完最后一家灶灰,回到味庐将九穗禾撒向田野,五色土混入菜畦,三昧火分赠百家灶。

次日人们发现,味庐只剩空灶冷碑,阿蛮不见了。但从此:每家灶火都带一点蓝芯——那是三昧火的种子;每粒米都更饱满——藏着九穗禾的精魂;每寸土都更芬芳——融着五色土的厚德。

而阿蛮herself:她成了母亲哄孩吃饭时的呢喃;成了游子思乡时的鼻尖酸楚;成了夫妻舀粥时的相视一笑;成了筷子碰到碗底的清脆一声。

真正的神,从来不需要金身庙宇。她在每一粒认真咀嚼的米里,在每一口珍惜品尝的汤里,在每一个尊重食材的人心里。

后来每逢雨日,长安人总说:“听,阿蛮娘娘又尝灰去了。”雨丝拂过万家炊烟,确似一双温柔的手,抚过人间至味。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
相邻推荐:混元帝途  高武:开局觉醒破防系统,梭哈武道  高武:我以剑道证长生  我成王爷掌心娇,太子殿下哭什么  娘亲别怕,窝神算小锦鲤带你躺赢!  盗墓笔记之王朝宠妃爱上我  不好!三爷你家夫人又出去虐鬼了  镇魔渊爬出的绝世大凶  最强宗门:我忽悠女帝当牛马  绑定乙游抽卡后,大佬闪现抢撑腰  真福宝挥手粮满仓,全家悔断肠  大魏读书人  大佬归来,假千金她不装了  枭龙出山  重生七零,掏空渣爹资产转身下乡  再近点,就失控了  九鼎轮回录  重生八九:我一人养活全村的女人  神武天下之睚眦  重生2015,高中开始做男神  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