余家诚并没有问四叔和四婶,父亲当年和四叔闹了什么样的矛盾和争执。甚至,他还装作没有听懂四婶话里的信息。
四婶提了几句也没有再说下去,她有可能以为余家诚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。
实际上,虽然余家诚的父亲从来没和余家诚提起当年的这场矛盾,母亲却提过一两次,但也仅说了当年闹过矛盾,却没说详细经过,也没说和父亲的远走他乡有关。
而且也不是专门对余家诚说的,是和别人说起时无意中被余家诚听到的。按照余家诚年少时的性格,自然是懒得去问。
但人会变的。当年懒得去问的事情,近些年却很想知道。
比如本书的第61—65章,就是几年前写的一篇六千多字的散文《从三比二到一比五》拆解而成。
而这篇散文,有一大半的内容都是在写父亲和母亲,细节却没有跟父亲母亲求证过,主要靠脑补。
在这篇散文的前半部分,有两段这样写道:
“早年间,五个人里爸爸脾气最倔,最不讨父母喜欢,这也间接导致了五个人中唯独爸爸的婚事爷爷奶奶没有过问。
爸爸1940年生,1956年开始跟同乡外出讨生活。那一年,只有17岁的爸爸穿着草鞋,挑着一担芦苇到蚌埠卖了当路费,然后从蚌埠出发,开始了三十多年的打工生涯。”
这两段,第一段就完全是脑补。
第二段,“17岁”和“挑着一担芦苇到蚌埠”则也是听母亲无意中说起的。
也就是说,余家诚其实并不知道父亲年轻时远走他乡另有隐情。
余家诚这时候选择不追问四婶当年的事情也是对的。
长辈提起这些事情可以当作轶事,当做谈资,甚至当作笑话来讲,比如四婶话里的重点其实是说事情都过了这么多年、余家诚父亲去世都七八年了,余家诚大伯还揪着不放。还有一层意思就是大伯、四叔他们一个八十多岁一个七十多岁,还吵吵闹闹。余家诚如果去追问,那性质就变了,就从大伯揪着不放,变成了余家诚揪着不放了。
但余家诚其实又真的很想知道这些事情。
不为其他,也就是和人老了想叶落归根的情怀差不多,只为探寻一下自己人生的来处——父亲母亲背后的故事。
不过显然,这件事问四叔四婶并不是很好的选择,说不定还会让这顿饭吃得不愉快。
这件事情,要问还是问大伯。既然他能拖着近九十岁的身体跑来训斥四叔,如果余家诚问起,他必然会打开话匣子,知无不言,言无不尽的。
人老了,如果心中还有什么秘密,肯定会憋的难受,想找个人说说的。
而对于余家诚大伯来说,这件事的倾诉对象毫无疑问就是余家诚。
不过这次就算了,刚刚已经去过大伯家,再跑回去问不合适,太明显。
等下次回来去大伯家,跟大伯聊天时装作无意中提起应该会更好。
带着这样的想法,在四叔家吃过饭,余家诚开车回到怀远,来到堂哥余家广店里,准备跟他打个招呼就走。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相邻推荐:卡牌时代:开局觉醒尸族克星 梦魂天涯 四合院:抽暴易中海,踹翻贾张氏 外祖资本家?不怕!家产全塞空间 【快穿】反派都是美强惨 斩神:代理7个葫芦娃 御兽:开局获得机械改造系统 全民船娘:我的船娘全是BUG级! 摸金补习班,我在古墓做直播 疯批小师叔和她的顺毛修狗校尉 自己找的后妈,怎么都得宠着 灵渊诡秘录 系统穿越【我靠系统点亮科技树】 福瑞:当我来到异世界 签到称帝:从冷宫皇子到诸天共主 陛下快认错吧,您孙女是千古一帝 全村喝粥我吃肉,打猎成了万元户 水浒:系统激活,刺徽宗劫李师师 嫡女开局就被绑去沉塘 到死她才知,冷面军官为她夜夜哭